在A股市場做到跑贏大盤說容易,也簡單。但現實中跑贏大盤的股民是很少的,于是有人就覺著,這么熱門是不是會遠遠跑贏大盤呢,牛市跑贏指數的投資者也不會超過10%這個不是我隨便說的,而是有數據支撐的,比如美股這波牛市已經長達十年,但是美國的基金經理跑贏指數的不超過10%,而國內基金經理雖然有不少人可以跑贏指數,但是國內機構投資者數量太少了,絕大部分是散戶,而散戶跑贏指數的更是鳳毛麟角。
1、什么是跑贏大盤?怎樣跑贏大盤?
在A股市場做到跑贏大盤說容易,也簡單。但現實中跑贏大盤的股民是很少的,(主要原因還是喜歡追漲殺跌,想賺快錢,做不到長期持有)我們常說的大盤是指上證指數(全稱‘’上證綜合指數‘’包括所有在上海市場上市的股票,目前約1500家,市值越大權重越大)。上證指數2008年底:收盤點位1820.81點---到2018年收盤點位2493.90點,收益率36.97%,年化收益3.19%,這個十年3.19%年化收益并不高,和余額寶理財不相上下,但其中有部分個股漲幅超過10倍,復權價茅臺38元漲到692元格力電器從3.03元漲到41.96元伊利股份不到一元漲到24.54元,
買對個股有超額收益,但買錯也有巨大風險,(買到退市ST股就虧大了)。如果從幾千只股票中選300只,即有分散的安全性,也能集中的高收益,滬深300ETF基金(對應滬深300指數),是從滬深股市,幾千只股票中,選中的大市值的優(yōu)秀公司,近十年收益遠超大盤。滬深300指數2008年底:收盤點位1817.72-----到2018年底收盤點位3010.65,收益率65.63%,年化為5.17%,如果提高集中度的話,跑贏大盤還是很容易的,
2、小米上市跑得贏大盤嗎?
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:根據以往公眾關注度比較高公司的表現,我覺著上市以后1-2年內跑贏大盤的概率不大。小米是近年來國內最純正的獨角獸,沒有之一,因此小米的上市深受投資全球投資者關注,很多人現在甚至開通了香港的證券賬戶,就是為了買入小米,于是有人就覺著,這么熱門是不是會遠遠跑贏大盤呢?答案是99%的情況下不會,理由有以下幾點:1、小米估值偏高首先說小米的價格,隨著小米招股書的曝光,外界普遍預測,小米的估值應在在700億到1000億美元之間,約4500億-6300億人民幣之間,小米2017年經營利潤為122億人民幣,小米的估值應該是在40-50倍之間,小米90%的利潤來自非互聯(lián)網收入,所以不可能按照互聯(lián)網公司的估值定價,對于風險偏好較低的港股來說,硬件廠這個估值非常貴。
2、大熱必死為什么說大熱必死呢,我接觸股市的時間里,見過數個熱門公司上市,結果沒有一個熱門公司不套人的,首先是2007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B2B,上市第一天價格突破了39元,然后一路下跌,最后跌到10元以下,被馬云13.5的價格私有化了。然后是2014年登錄美股的阿里巴巴,上市兩個月從80多漲到了120美元一股,然后又是一路下跌,跌倒了60塊錢才穩(wěn)住,直到2年后才又重新突破了120美元,
A股的中石油,頂著最賺錢公司的名號上市,第一天漲到了48,然后一路跌到了個位數,十年過去,現在也就才7塊多。去年上市的騰訊閱文,作為最大的中文閱讀平臺,市場高度關注,上市第一天摸到了110元,半年過去現在還剩69元,這種實在太多了,基本全是一樣的結局。3、小米上市前突擊發(fā)了很多股權小米為了做高估值,給員工的薪資在行業(yè)內并不高,然后用發(fā)期權的方式補貼,
小米2017年的利潤為虧損439億,但是上文提到經營利潤是122億,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出入,是因為小米上市前給員工發(fā)了500億的股權。小米員工的工資是要靠股民來發(fā)的,500億的股份砸出來就問你怕不怕?員工一下都成千萬富翁了,還有動力努力工作嗎?總之,我覺著小米上市一定是會套人的,不在A股上市就是對米粉們最大的保護,
3、2018年你在證券投資市場虧損多少?是否跑贏了大盤?